中華氣功文化, 行功概述簡介
氣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先賢聖哲以人與自然界為一整體認識世界的哲學觀點中,歷經幾千年的實踐積累,逐漸發展起來的東方生命科學。
古今的哲學家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在運動變化之中的。”“氣”正是運動中的物質、能量、資訊,自然界有了氣化的運動才產生了萬物之生命。
人類是在自然界氣化運動的資訊中,逐漸進化到今天的一種生命表現形式。
因此,人的自身生命資訊與自然界資訊是相通相融的,與自然界萬物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這種以樸素唯物的哲學觀點來認識世界,詮釋人類生命現象的中華氣功,已經逐步被世界所共識。
近年來,一些科學家從多學科人手研究氣功,已證明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氣是有客觀物質基礎的,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是生命形式中的一種特殊表現。
氣功,是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氣功:“是通過意識的運用,調暢氣機、平衡陰陽,練功者自我調控心身優化的鍛煉方法。”
新中國成立後,這種鍛煉養生方法得到人民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並把它統一稱作
“氣功”在全國普及。改革開放以後,氣功發展迅速,逐漸形成獨立的學科,其研究的內容也不斷擴大,中華氣功文化在不斷發揚光大走向世界。
氣功修煉的具體方法是調動人的意、氣、形,使練功者進入與自然界資訊和諧同步的優化狀態。用整體的優化,來改變體內局部的異化。用自然界高度有序資訊,來改變人生命中出現的無序資訊偏差,達到祛病強體、延年益壽的作用。
西方國家稱氣功為“自然療法”或“替代療法”,這種非藥物療法對由機體內部紊亂而產生的內源性疾病有非常好的療效。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全世界都在關注研究這一東方的生命科學。作為炎黃子孫更有責任研究挖掘,去偽存真,不斷加深我們對氣功實質的認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人類的健康做出貢獻。
行功概述
以步行方法健身防病古已有之,早在三千多年前大禹治水,因病學練了“熊經鳥伸”,後人謂之“禹步”。養生大家孫思邈對向他討教養生秘方的達官顯貴傳授:“此方服之,必定有效,叫‘安步當車…安然行走,替代車馬。《黃帝內經》中述,病家宜:“導引按蹺,聞雞起舞”,“早睡早起,披髮緩行,廣步於庭,與雞俱興”。
明代醫聖李時珍的《奇經八脈考》中說:“蹺脈動,百脈通。”而陽蹻脈與陰蹻脈起於足跟中,行走中腳跟著地就會激發這兩條經脈。繁體為“蹻”,
右半邊有橋的意思。
達摩祖師在《洗髓經•行住坐臥篇》描述行功要旨如下:“行如盲無杖,內觀照性分。舉足低且穩,踏實方更進。步步皆如此,時時戒急行。世路忙中錯,緩步保平安。”
清代氣功名著《性命圭旨》述“龜息吐納通任脈,鹿運尾閭通督脈”。意思是像烏龜一樣深、細、勻、長地吐納呼吸能通達任脈,像鹿跑一樣運動尾椎帶動整體脊椎的湧動能通達督脈。任脈主一身陰經,督脈主一身陽經。這兩條經脈在人體前後的中心線上升降的運行,道家謂“通周天”,養生氣功的修煉首先要濟助“周天”氣血的運行。郭林氣功在預備功與收功中的三呼吸會起到“龜息吐納通任脈”的作用。在行走功中就會起到“鹿運尾閭通督脈”的作用。
中國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邵光說:“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治療是時間,最好的狀態是寧靜,最好的運動是步行。”
百歲將軍孫毅在91歲時檢查骨骼密度指數競與30多歲的小夥子相差無幾,人們驚異,問他健康長壽的奧妙,他說:“我養生之道就是每天走路。”老將軍戎馬一生,從二萬五千里長征到90多歲,仍然堅持每天走近20裡,步行走出健康的奧妙,走出健康的奇跡。一些百歲健康老人,他們都有早睡早起,早晚散
步、日常勞作的好習慣。古往今來歷代名家都在推崇步行健身。
行走,是人類的本能。人類在行走的節律中衍生進化到今天。研究中發現有律地配合呼吸與行走,會增強心肺功能加大心臟動脈的射血量。全身肌肉有節律地收縮舒張運動,能加快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步行運動與各臟腑系統之間的運動節律,猶如機械鐘錶的擺動與其大小齒輪的關係。每擺一下鐘錶內在的大小齒輪都在有節律地運動,一動百動、一動無有不動,以維持著人的各項正常生命體征。呼吸系統的節律、循環系統的動力、消化系統的傳導、內分泌系統功能,都與人的行走節律有關。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出門有汽車,上樓有電梯,步行時間越來越少。許多人由於身體缺乏步行這種有節律的運動,導致了內在機體紊亂,而產生出各種
現代文明病。
“心理壓力過大,身體缺乏鍛煉,飲食營養過剩,服用藥物過濫,空間頻波干擾”,這些目前內源性疾病的五大誘因,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要“暢情志,邁開腿,管住嘴,慎醫藥,避干擾”。
行步功雖然自古有之,但郭林老師與時俱進,在現代醫學,傳統醫學、氣功理論的基礎上開創了當今時代治病、養生、健身的郭林氣功。郭林氣功的獨創之處就是採用“風呼吸法的行功”,呼吸的節律與步行的節律相互和諧,使內氣運
行融通,人的生命狀態則會進入優化的節律運動之中。四十多年的實踐證實了郭林氣功的療效與作用,這是郭林老師對人類健康事業的貢獻。 |